1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看济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6场。介绍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推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新突破”的重大任务,为生态环境系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砥砺前行,聚焦建设美丽济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为主线,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动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厂供热半径30公里内的工业燃煤锅炉和热力公司燃煤锅炉关停整合,推动50%水泥熟料产能、60%焦化产能完成超低排放设施升级改造。持续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专项帮扶,大力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争A创B”行动,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全面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机制,强力推动扬尘、散煤燃烧、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大气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断优化预警启动条件,规范应对工作流程,全力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立足打造美丽河湖的目标,系统谋划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持28个国省控断面、34条入湖河流、南水北调干线%,落实“一河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管控,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消除污染隐患。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畜禽粪污处置中心建设、人工湿地规划、河道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水污染防治运维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全力推进联防联控,完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跨区域联动机制,加强与枣庄、菏泽等周边市沟通协调,共享环境信息,互通监测数据,定期组织开展联合行动,最大限度消除超标隐患。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科学划定、调整水源保护区。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示范试点城市,打造美丽河湖建设“济宁样板”。
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的能力,坚决为高质量发展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严格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及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抽检复核和采样监督检查。巩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建设济宁市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强化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成果转化应用。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围绕园区、工厂、社区等场景打造“无废细胞”,拓展丰富建设场景,将“无废”理念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做好危险废物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行为。着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水平,不断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大力推进“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建设,助力化工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保产业是绿色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是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抓手。2025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立足部门职责和产业特点,加强指导帮扶,加快培育生态环保产业。一要抓好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国家、省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帮助环保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充分运用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参加全省环保技术交流、环保项目对接、政策培训等活动,积极推进环保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深度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二要壮大产业链条。高质量推进梁山(韩岗)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和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打造集项目投融资、装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环保产业园区。积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百强企业基础上,力争更多企业入选。三要推动环保服务业创新发展。开展环保管家、环境医院试点,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指导帮扶重点行业企业争取中央、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服务。
聚焦聚力“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和“十个新突破”重点任务,研究制定系列措施,全力服务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全力服务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统筹使用市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省重点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从2025年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正在开展的工程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切实保障省、市重大项目生态环境要素指标需求。二要强化环评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实施分类帮包、跟踪服务,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切实利企便企,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和成本,推动项目尽快落地。三要强化执法效能提升。扎实推进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执法监管,严格执行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开展非现场监管执法,对企业积极改正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实施免罚轻罚,同时,进一步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引导企业“纠错复活”,帮助企业及时修复,轻装前行。四要强化入企帮扶。健全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包保联系制度,常态化推进、纵深化实施“入企纾困帮扶”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济宁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城市,请介绍一下济宁市2025年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
2025年,济宁市坚决扛起“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坚持全域统筹,狠抓协同治理。具体拟开展的重点工作有:
一是全力保障河湖断面水质达标。健全水质监测数据超标告警和临界提醒机制,强化国省控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持续完善一河一专班机制,系统开展河湖水质巩固提升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点源、面源污染,分级分行业强化排污口监管。深入推进河流上下游联防联控,严格执行南四湖污染物地方排放新标准,强化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监管。
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贯彻落实《山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科学划定、调整水源保护区。完善各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宝博体育,定期排查、维护水源保护区标志,保持功能完好。定期开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执法检查,及时整治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筑牢饮用水安全防线。
三是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坚持“保水质、增颜值”一体发力,全力推进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国家、省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开展河湖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逐条河流进行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及原因识别,制定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修复措施。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构建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新格局,实现流域由“清”至“美”,打造美丽河湖“济宁样板”。
四是高质量打造和推进水污染治理项目。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指导各县(市、区)充分结合河湖生态保护、断面水质保障、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任务,一河一对策,充分谋划规划各类治污项目,最大限度截蓄净化污水、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实现河流自净能力的恢复提升。持续推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模式宝博体育,对已建成的人工湿地加强监管,确保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实现对河湖生态补水。
2024年的济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数据显示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请问2025年计划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今年是圆满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锚定美丽济宁建设目标,通过结构的不断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减排的不断深入,多管齐下,推动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是深入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按照《济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扎实开展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交通结构绿色转型、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等九大行动,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方案确定的90项重点任务,实现第三轮“四减四增”工作圆满收官。
二是稳步提升工业源治理水平。市生态环境局将统筹兼顾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继续开展重点行业环境绩效等级提升行动,通过送政策、送帮扶、送资金等方式,进一步培育治理成效好、管理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优秀企业,年内环保绩效等级提升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让更多优秀企业享受到抓环保带来的红利,绝不会让环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业吃亏。同时,帮助更多计划投资提标改造的企业申请上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提档升级。指导帮扶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的企业申请豁免使用末端治理设施,降低环保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施低效失效设施治理提升改造,对涉工业炉窑、涉VOCs行业以及燃煤、燃油、燃生物质锅炉,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推进产业集群提升改造工程,从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强移动源监管、开展企业环境绩效提级等方面发力,整体提升我市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水平。
三是全面提高移动源监管水平。持续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12月底前,基本完成工作任务。按照“试点先行、总结提高、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重点行业企业、重点机械类型中率先开展新能源机械替代工作,指导更多企业通过算好更新新能源机械的经济账、时间账、信用账、健康账、生态账,感受到更换新能源机械的好处,力争2025年底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85%,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15%。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抽测,督促落实高排放机械严禁进入低排区作业。继续做好车检线管理,充分发挥市机动车排放监管平台智能化监管和执法监管效能,进一步规范车检线检测行为,严厉打击排放检验弄虚作假行为。聚焦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通过以查促改的方式,提升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行质效。严厉打击污染控制装置造假、屏蔽OBD功能宝博体育、尾气排放不达标等行为。
土壤和地下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请问济宁市2025年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有哪些落实举措?
济宁市将从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保护、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监管、无废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具体举措有:
一是继续严格土壤环境准入管理。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为重点,坚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门联合监管。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更新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督促企业提升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工作质量。推动优先监管地块土壤监测和风险管控,2025年底前管控率达到100%。
三是巩固地下水试验区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成果,对重点区域开展调查分析,落实“一井一策”分级管理措施。加快建设济宁市地下水环境监管平台,尽早发挥信息化监管效能。
四是持续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深化危险废物环境规范化达标建设,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贮存管理、台账记录、转移处置等要求。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焚烧或物化处置等方式,推动危险废物填埋量占比持续降低。
五是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5年再建设两批“无废细胞”,年底前达到300家以上。持续强化督导调度,确保“无废城市”关键指标和重点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确保“十四五”时期建设工作圆满收官。
六是扎实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查整治。组织县市区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专项行动,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实施整治。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规模实现倍增,在推进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请介绍一下济宁市有哪些具体工作安排?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发展系列决策部署,推进节能与环保领域有关行业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增效,打造济宁市服务业发展新增长极,助力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资金项目、人力资源方面支持服务业发展。在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改善领域积极谋划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动环境与健康管理、EOD项目建设、清洁生产审核,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释放市场需求,助力企业增加营收,培育服务业发展壮大。畅通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渠道,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深度融入产业链,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为企业人才培训、专业人才技术资格晋升提供周到详实服务。
二是在信息交流、规范市场方面助力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黄河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美丽山东和美丽济宁建设等国家、省重大战略叠加效应,组织企业参加各级政策宣讲、供需对接、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扩大视野、开拓市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依规加强行业行政管理、执法监督,规范行业市场、实现行业自律,为服务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在升规纳统、解困纾难方面帮扶服务业发展。推动行业企业升规纳统工作,鼓励企业应统尽统,争取三年内规上企业数量达30家;发挥规上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国家支持规上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建立生态环境系统联系节能与环保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制度,优化助企纾困帮扶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宝博体育宝博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