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征稿!SCI二区期刊《Fr宝博体育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专题主题:蓝碳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治理

时间:2025-05-22 22:39:10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蓝碳是指由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沉积作用等动态过程吸收并储存的碳,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关键的自然碳汇系统。蓝碳生态系统不仅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气候行动(SDG13)、水下生物(SDG14)和陆地生物(SDG15)目标的重要抓手。

  尽管蓝碳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研究和实践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蓝碳碳汇的定量方法和监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长期碳汇潜力仍缺乏明确评估;同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沿海碳汇系统的影响复杂多样,蓝碳政策在当前国家和国际治理框架中也缺乏系统整合。尽管《巴黎协定》和SDGs中均提及海洋生态保护,但蓝碳议题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和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整合仍较为薄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方面依赖性较高。

  本专题旨在系统探讨蓝碳生态系统在碳汇效率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适应等方面的多重作用,鼓励采用海洋科学、环境经济学、政策分析等跨学科方法,深入研究以下方向:

  我们特别欢迎聚焦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沿海国家的实证研究、政策探索和社区案例。欢迎投稿原创研究、综述、政策与实践评论、社区案例研究以及技术与代码类论文。

  蓝碳;碳汇;红树林;海草床;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适应性管理;碳市场;生态恢复;政策整合

  刘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吴玉章学者,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项目“海洋负排放框架下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60首席,联合国经常性进程专家,UN《WOA I》海岸带专章协调作者,联合国ONCE大科学计划研究员,世界银行蓝色产业专家,中国海洋学会标准委员会/海洋环境分会副主委,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河口海岸分会副会长/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委/承载力分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学术带头人。担任多个SCl和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编、客座编辑和编委,AGU、EGU和PICES多次会议和专题论坛的召集人、评委或主席。任中国海洋大学博导,厦门大学教授。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首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首届自然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然资源部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青岛)、国家海洋局优秀青年、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牵头起草并获批我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标(HY/T 0349-2022),编写完成行标《海洋碳汇分类与代码》;编写了《海洋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理论与实践》《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等;多次牵头国家宝博体育、区域(海岸带、长江)宝博体育、省(山东、广东)、市(青岛、深圳)、县(荣成)、片区(崖州湾)国土/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或专题研究30余项。在《Science》《NATURE》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Ocean and CoastaManagement》、《Land Use Policy°》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2218次,H=22,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发改委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课题、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等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培养硕、博士50多名,指导学生获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等。筹建并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新增重点实验室---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位次1)、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表彰20余次。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专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评审专家、全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宝博体育、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终审专家等。

  刘超,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特约研究员,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海洋负排放框架下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60”项目联络人,联合国海洋事务与海洋法司(DOALOS)《全球海洋综合评估(World Ocean Assessment,WOA)》经常性进程评估专家,《Marine Development 》(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期刊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全球环境下海岸带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风险评价、滨海湿地碳储量空间模拟与碳汇价值核算等研究工作。受邀参与联合国WOAIII中5B部分第1章: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章节编写以及同行评审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技部《中国海洋蓝碳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和《中国蓝碳蓝皮书(2024)》编写。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letter)《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生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通讯文章和学术论文1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面上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等各项项目5余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米集团CEO雷军:小米YU7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小米YU7全新配色为宝石绿,其灵感来自哥伦比亚绿宝石

  《心之眼 MindsEye》开发者访谈:解放玩家自己的创意/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心之眼 MindsEye》开发者访谈:解放玩家...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宝博体育宝博体育宝博体育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