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宝博体育在遵规守纪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时间:2025-05-22 22:39:44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典型特质。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需要系统化推进,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遵规守纪和干事创业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新时代新征程,要构建纪律约束与担当作为有机协同的制度机制,在遵规守纪中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治理效能的有效提升。

  习对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的辩证统一关系作出深刻阐释:“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明确提出了“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重要论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纪律观,深刻揭示了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有效激发干部能动性的辩证逻辑,对于精准把握遵规守纪与干事创业的内在统一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规党纪是有效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习深刻指出:“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的各项纪律明确了政策执行的权责边界,既防止干部因拥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而随意变通导致政策失真,也避免干部因消极避责而降低治理效能。2019年修订的《中国问责条例》就将“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扶贫脱贫、社会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列为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同样,2023年修订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列为违反政治纪律的情形;将“庸懒无为、效率低下”“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列为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形;将“工作中不敢斗争、不愿担当,面对重大矛盾冲突、危机困难临阵退缩”,列为违反工作纪律的情形。这些党内法规通过制度约束规范了党员宝博体育、干部干事创业的具体行为,经由学习教育和具体实践逐渐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与行动自觉。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遵规守纪是党员的义务。党规党纪的价值内核体现为“为谁干事、为谁用权、为谁创造业绩”的执政理念,以铁的纪律严惩不担当、不作为等消极行为,划清不可为的底线,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纪律保障。在制度设计上,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关于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的意见》,推动澄清正名工作的开展。澄清正名制度有利于破解基层干部怕得罪人被举报诬陷而不敢为的困局,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创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动态选人用人机制,明确指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将干部“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之一,使“有为者有位”从政治承诺转化为可操作的激励机制。通过构建制度约束与有效激励深度耦合的体制机制,明确将为民用权、为民造福等方面的实践成效作为干部奖惩和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干部在民生服务、风险防控等复杂任务中勇于担当作为。

  宝博体育

  随着实践的发展,党规党纪也进行着动态调适。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作为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对党规党纪的更新完善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方面,党规党纪的更新完善往往源于既有规则与新兴实践间的内在张力。干部干事创业的创新行为可能会突破现有制度的边界,使现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存在的漏洞暴露出来,进而提出更新完善的要求,成为制度调适的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干部干事创业实践推动了规则解释的动态调适。近年来,针对基层普遍反映的容错程序不透明问题,多个地方通过试点建立失误行为分级评估及第三方专家评议等机制,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制度细则,为推动党规党纪的创新发展、激励干部敢闯敢试作出了积极探索。2018年,针对一些党员、干部为官不为、消极避责、懒政怠政等问题,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关心关爱干部的成功经验写入其中,集中体现了干部干事创业实践对党规党纪更新完善的促进作用。

  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内在统一于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主要体现于二者在价值层面上的有机统一以及二者均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旨归。那些把遵规守纪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极端有害的,必须在理论上旗帜鲜明予以反对,在实践中坚决予以摒弃。

  正确处理遵规守纪与干事创业的关系,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命题。当前,因少数干部过度强调安全底线而消极执行、个体对纪律与责任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等原因,部分干部在实践中仍存在以形式化合规代替实质性担当,把遵规守纪视为干事创业的“紧箍咒”而非“护身符”,在“风险规避”与“创新试错”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等问题。

  体现在实质性担当缺失上,消极执行与并存。当前,部分干部的避责心态挤压改革创新空间,因害怕出错从而陷入少干事、不干事的保守状态。有的干部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甚至“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当组织激励结构过度偏向风险规避时,制度执行者往往通过过度制度化构建“免责屏障”,将严守规矩异化为消极避责的行动策略。以形式合规掩盖不作为,实质是以“严格守纪”之名行“懒政怠政”之实,导致政策执行陷入“制度空转”与“创新惰性”的恶性循环。特别是有些基层的考核体系偏重过程合规性审查,过度依赖留痕管理,缺乏对结果有效性的科学评估,行政资源大量消耗于事务性、常规性工作。

  体现在个体认知偏差上,把守纪与干事对立。部分干部因党性修养不高,加之学习不够,而对党规党纪的价值作用认识不足,将遵规守纪与干事创业视为对立关系,错误地认为纪律约束会抑制创新活力,严格的规章制度会束缚手脚。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将制度纪律约束视为外部强制,而非内生责任,影响了遵规守纪的积极性。事实上,真正的纪律应源自社会化大生产催生的集体主义自觉,而非单纯的外在约束。干部若不能将纪律内化为情感认同,党规党纪的约束作用和治理效能必将大打折扣。另外,个别干部权力观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将个人政绩凌驾于制度约束之上“选择性守纪”,以效率优先为名规避程序规范,将干事创业窄化为“突破规则”,误将纪律约束视为短期晋升的阻力。这种倾向模糊了制度权威与个人行为的边界,纪律约束若让位于功利导向,则会导致政策执行偏离公共价值、诱发权力寻租。

  新时代新征程,需要不断提高在守住纪律规矩底线红线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之间寻求有机平衡的能力与水平。要以依规治党强化制度权威,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兼具秩序保障与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以常态化纪律教育推动干部规范认知重塑,实现纪律意识的内生转化;优化创新容错纠错与绩效评估机制,有效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动性。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举,依规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就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既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规范保障与创新空间。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重点围绕《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组织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明确权力边界和履职规范,以“清单化+责任制”压实制度执行责任。坚持抓铁有痕,强化巡视巡察联动监督宝博体育,形成全链条监督闭环,严查违纪行为以防范“破窗效应”。建立健全纪律风险清单,精准防控纪律和廉政风险。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考核机制,强化干部全周期管理,构建科学化、精准化的干部管理体系。

  宝博体育

  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好正在全党进行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常态化、长效化纪律教育,着力推动全党形成遵规守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构建分层分类教育体系,增强纪律教育针对性。对领导干部,要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强化“四个服从”意识;对行政审批、资金管理等廉政高风险岗位干部,开展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通过建立经常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的教育机制,既依托网络教学、专题研讨等日常形式夯实党纪法规理论基础,又创新案件分析、现场教学等场景化手段增强教育感染力和实际效果。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组织干部围绕纪律边界与创新突破的辩证关系展开研讨,既划清红线又明晰绿色通道。将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干部始终坚持以实现党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导向,在坚守边界底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通过持续的思想淬炼强化干部的使命担当,使遵规守纪从外部约束升华为内在自觉,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紧密结合。

  宝博体育

  优化容错纠错机制与激励机制。要在执纪标准与容错纠错机制间形成制度合力。纪律的刚性约束为干部划定行为底线,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提供试错空间。“四种形态”精准执纪通过对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避免抑制干部干事创业活力,而“三个区分开来”容错标准明确区分违纪行为,确保干部得到合理保护。健全“大监督”体系,完善澄清保护制度,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不断提高工作的精准性、规范性,防范纠正问责泛化、简单化,增强问责的严肃性、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打消干部干事的思想顾虑,坚决为干事者撑腰打气。同时,要加大关心关爱干部力度,优化干部激励机制。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丰富干部文体生活。给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的一线干部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容错与激励相辅相成的机制,确保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既能遵规守纪,又能突破惯性思维,推动改革发展。通过正面倡导与激励导向将个人修养与履职尽责结合,严格执行“四个必须”和“八条规范”,强调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形成激励担当的价值导向。通过构建明规矩、强教育、重激励的协同机制,在激发干部的内在责任感基础上增强其遵规守纪的自觉性,真正实现遵规不逾矩、担当不避难、善为不妄为的良性循环,推动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形成自我激励动能,为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凝聚强大动能。

  (本文是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4LLDJA102〉阶段性成果)

  [1]夏美武.统筹的逻辑:干部激励与约束平衡研究[J].政治学研究,2024,(3).

  [2]丁俊萍,魏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时代逻辑宝博体育、内在要求及实践进路[J].新视野,2024,(1).


【产品推荐】